2006年9月26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深圳召开,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张震康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丰富学会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顺利完成深圳品牌整机回收服务了学会交接班任务,不再担任理事会的工作,这对新接班的学会领导班子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在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学会,引领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时时刻刻考验着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的全体成员,特别是常务理事会及其核心成员。
作者: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会
王兴教授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会长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建设规范优秀学会
对于年轻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设学会、发展学会始终是深圳品牌整机回收服务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发展学会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建立健全高效精干的学会工作机构深圳品牌整机回收服务;建设好二级专业委员会(分会)深圳品牌整机回收服务;促进全国省市自治区口腔医学会的成立。
新一届理事会确立“团结、勤奋、服务、奉献”的学会工作宗旨,发挥理事会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在初期经费缺乏、人才招聘不易的情况下,逐步健全了学会工作机构。建立包括办公室、学术部、会员部、科技部、科普部、信息部、医疗事业部、杂志编辑部、财务部和档案室等具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办事机构。在高级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学会还聘请了4名具有正高职称及一定行政管理经验的专家兼职学会工作,分管重要部门。
10年间,学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健全二级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分会)。二级学术团体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33个,目前有4个新的专委会尚在审批过程中。学会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专委会管理经验,完善专委会(分会)管理办法。从2015年起,精细化管理到每一个专委会(分会),对其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等实行量化评估,组织专委会主要领导和秘书观摩兄弟专委会学术年会,使专委会的各项工作既呈现规范管理,又展现出空前活跃的学术氛围。近年来,正畸、修复、种植、民营等专委会(分会)的学术年会规模常常超过两千人,各专业领域的年会质量也受到参会口腔医学工作者的普遍赞誉与欢迎。
2006年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口腔医学会,半数以上的省市自治区没有口腔医学会,这极大影响了重大口腔健康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因此促进省市自治区口腔医学会的成立成为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会领导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机会,甚至直接与没有成立口腔医学会的省市自治区省委书记、卫生厅长、医学会会长沟通,达成共识,最终促成了这些地区口腔医学会的成立。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口腔医学会。这些省市自治区口腔医学会成立后,空前调动了所在地区口腔医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术活动空前活跃,极大促进了所在地区口腔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学会每年还定期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与省市自治区口腔医学会联席工作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为地方学会的规范建设与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帮助。
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带领学会工作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照学会章程办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了学会各项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引领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好成绩,同时也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一系列严格的审计与考核。2010年和2015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先后两次被国家审计署作为卫生系统所属学会中的重点,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重点审计;2013年国家民政部对学会进行了全方位的定量评估考核;2013年和2016年,中国科协先后两次通过申请-答辩-评审程序,从所属204个学会中,评选中华口腔医学会为“能力提升建设优秀学会”。
2013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被国家民政部评估确定为“五A级社会组织”,有效期到2018年,5年间学会享受五A级社会组织的待遇。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几千个各类各行的学会中,目前只有8个五A级学会,应该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013年和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分别被中国科协授予“提能优秀学会”三等奖和二等奖,分别连续三年给予100万、200万的经费奖励(两次评审分别只有45个学会获奖)。在2016年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本人荣幸地被中国科协作为全国学会的唯一代表授予“荣誉委员职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全体成员的智慧与心血,感谢学会核心领导成员带领学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10年来的敬业工作和辛勤付出。
发展会员服务会员,建设真正“会员之家”
会员是学会立会之本,是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会员工作是学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第三届理事会以来,将如何发展会员并有效地为会员服务作为学会重点工作之一。
2006年,学会成立会员工作部,设置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会员工作;制定一系列会员管理与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同时结合学会特点,探索多途径、多样化的会员发展模式,改变了原来被动发展会员的工作模式。由原来的“总会发展、总会管理”的单一方式转变为联合全国各省级口腔医学会以及学会二级专委会“共同发展、共同管理”:建立总会与省级口腔医学会会员共认系统,专科会员发展与专委会大委员会关联制度。
会员可通过总会、省级口腔医学会、专委会立三种途径缴纳一次费用即可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个人会员、省级口腔医学会会员以及相应的专科会员,享受三种会员待遇。目前已成立的33个专委会中有11个实行了大委员会制,22个发展了专科会员,截止2016年6月底已发展专科会员32845人。
2012年学会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会员管理数据库和会员管理网上工作平台,会员数据库可供总会、各省级学会、专委会使用,根据管理权限管理各级会员。2015年学会建立会员服务网,使申请入会、办理入会交费、续费等手续均可在网上完成。此外,学会每年投入超过200万元资金,用于提升会员服务,使广大会员切切实实享受到优质服务:会员参加学会学术年会全程免费,参加学会及各专委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专科学术活动均享受不同程度优惠,参加学会的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学习也享有专属优惠,每年免费获赠继续教育期刊等。
第四届理事会确立发展个人会员目标为4万人,截至2016年6月30日,个人会员已达51294人,单位会员224个,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打造精品学术年会,引领口腔医学发展
中华口腔医学会作为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唯一的全国性一级学会,肩负着引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促进人民大众口腔健康水平提高的历史使命。

自2007年起,学会尝试举办年会,逐步积累办会经验,并力争打造具有主题引领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品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2010年在厦门召开的“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学术会议”为标志,学会已建立起以学术引领、交叉融合和继续教育项目为特色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品牌。2011年以来,每届年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现场操作演示活动均超过百场。参会人次逐年上升,2015年,参加年会的口腔医学工作者超过5万6千人次。年会内容丰富多彩,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受到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的欢迎,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已成为中国口腔医学界同仁每年必不缺席的学术活动。
自2012年起,学会学术年会连续三年以“中国口腔种植年”为主题,对中国口腔种植事业的健康规范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2015年开始,“数字化口腔医学”成为未来三年学会学术年会的主题,无疑将推动中国口腔医学进入数字化口腔医学的新时代。
学会学术年会还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最高水平的学会继续教育项目,利用学会的专家资源优势,开发继续教育精品课程,现已初见成效,将为提高口腔从业者的技术操作水平、充实口腔从业者毕业后教育模式、规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发挥重要作用。
学会所属二级学术团体也定期举办各具特色的专题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口腔医学各二级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高兴地看到: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国际、国内专题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会议组织者为提高学术会议质量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努力,保证了学术会议的高质量;参会人数节节攀升,有的专委会甚至不得不限制参会注册人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口腔医学专家受邀传授深圳品牌整机回收服务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对促进我们口腔医学各专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我一直为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刻苦努力学习、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感动。现在,一个空前活跃的学术交流和学习风气已经在我国口腔医学界形成,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实践证明,学会及各二级学术团体开展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大大加速了我国口腔医学学术水平的提升。
设立“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激励口腔医学科学研究
中国口腔人一直怀有这样一个梦想——设立一个国家认可的、专属口腔医学的奖项,用以奖励中国口腔医学优秀科技成果,激励中国口腔医学科学研究,激发口腔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热情。经过长期艰苦努力,2013年,国家奖励办公室终于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奖”,用以奖励口腔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每两年评选一次。
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透明,学会成立了评审奖励组织机构,从评审奖励领导小组、评审专家委员会和奖励办公室三个层面保证评审工作的执行;同时出台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奖励条例》和《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保证评审工作规范操作。“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奖”于2014年首次评奖,共18项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2015年底科技部奖励办公室组织第三方评估社会力量办奖工作,学会关于“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奖”的答辩获得高分,评审的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受到口腔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另见《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135期第03~05版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我要评论